另一半直接在社群媒體上將感情狀態改為單身!
就在不久之前,想分手仍須承受面對面說話的可怕氣氛,或者至少必須打電話,提出分手的一方必須坦誠面對自己的感情,通常也需要為自己做些解釋。一般而言,你必須顧慮到對方的感覺,盡可能不要使被拋棄的一方太難過。
當然,沒有人喜歡說這些話。但一般認為這是分手一方的責任,只要你還有人性,就都該為對方著想。
現在有愈來愈多人,且多數是年輕人,選擇用簡訊、即時訊息,或是社群媒體分手,而非面對面或打電話。其中簡訊所占比例最高,而選擇電郵的人認為可以「把分手理由好好說清楚」。
透過簡訊或社群媒體分手,最主要的理由是「比較不尷尬」。這聽來也十分合理,畢竟年輕世代不論做哪方面的溝通,也都是透過手機。
不過,同一批人中竟有半數以上表示,如果對方用簡訊或社群媒體跟自己分手,會感到難過。
一位朋友分享了以下的故事:
那天就是個尋常的日子,我準備跟交往兩年的男友去吃早午餐,我開車到餐廳,沒見到他,打了好幾次電話,他都沒接,於是我回家上臉書,在私訊看到他,他說:「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兩人的事,一直無法決定我要不要繼續跟你在一起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我非常意外,也無法置信他用這種方式方手,我前一天才見過他,當天本來也要見面。
許多受訪者都認為應該徹底刪除對方,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太大張旗鼓。即便你刪除對方或取消追蹤,依然很難完全切割。
後來我要他打電話把事情說清楚,當然因此弄得更糟。在那之後,顯然,我再也沒跟他說過話了。
讀著真是令人心痛。兩年的感情就結束在一個「:/」符號上面,甚至不是一個完整的表情圖示。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這種看似緩和的直接、沒說分手的分手,其實比當面分手更惡劣、更傷人。
現在還有一種分手方式,就是不告訴對方,只是更改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狀態。一位女士告訴我:「在大學的時候,我男友分手的方式就是把他的臉書狀態改成『單身』。我們六年後又在一起,這次他用簡訊跟我分手。或許我不應該再跟他在一起了。」
我與同輩朋友討論這個話題,大家都很驚訝現在有這麼多人用這些方式分手。年輕世代又把一個原本被認為怪異的概念變成了家常便飯。但真有如此教人意外嗎?如果我們再參考心理學家特爾寇所說的:「以電子訊息為基礎的溝通方式導致當面對話的機率與能力都大幅降低。」那麼,分手方式的改變也完全不奇怪。
手機世界裡,舊情人永存
我們聽到許多類似的故事,過去的戀人因為在社群媒體或臉書上打情罵俏,進而舊情復燃,演變成背叛當時伴侶的狀況。
此外,對被拋棄的人而言,時時在社群媒體看到舊情人,心裡必定不好受。一位受訪者說:「因此就更難走出來,即便你是那種可以和平分手、斬斷情絲的稀有動物,但是,你只要輕輕擊點,就可以知道對方沒有你之後過著什麼生活,你的自制力真的會接受極大考驗。」
受到誘惑而在網路上偷窺舊愛的現象幾乎無一倖免。一項調查指出,只要還能看到舊愛的臉書,大部分的人有時會看看對方動態,已經切斷臉書聯繫的人,仍試圖以其他方式偷看,例如透過朋友的帳號。
許多受訪者都認為應該徹底刪除對方,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太大張旗鼓。即便你刪除對方或取消追蹤,依然很難完全切割。一位受訪者說:「兩人在一起時間愈久,情況就愈複雜。你可以在臉書封鎖對方嗎?當然可以。但你們有共同朋友,或曾經將對方的好友加入好友,所以你還是會透過朋友的貼文看到對方依然故我。」
有些人也發揮創意來解決「社群媒體舊愛不死」的問題,19歲的多倫多女孩柯珊卓拉用Photoshop把前男友的臉覆蓋成碧昂絲,然後貼上社群媒體Tumblr。
「我想像自己最快樂的時光是跟碧昂絲在一起,如果這樣都沒用,我就不知道還能怎樣了。」
可以抽查另一半的手機嗎?
社群媒體讓偷情變得更容易,也讓偷情變得更容易露餡。你與別人在線上互動,都會留下可循的蹤跡。你既知道有這些蹤跡的存在,對伴侶手機裡的祕密不免好奇,很可能促使你採取「窺探」行動。
許多人因為偷看伴侶的簡訊、電郵、社群媒體,最後發現罪證,導致雙方爭吵,甚至分手。
一位男士說:「我跟前女友分手,是因為我看到她的手機簡訊。我們躺在床上,她起身去洗手間,沒多久我聽到她的手機在床上震動,是一封簡訊,我從鎖定螢幕看到那是她的前男友問她『今晚還要過來嗎?』」
另一位男網友說:「我和前女友都養成檢查對方手機的壞習慣,造成兩人之間的信任崩盤。多數時候都沒什麼需要隱藏的事,但最後一次吵架之前,我發現她其實一直在說謊,她說她去讀經,其實是跟讀經課上認識的傢伙約會。」
不是,那傢伙不是耶穌基督。
所以啦,您的男友或女友去讀經?八成是跟讀經課的同學去辦事了。
即便窺探之後並未發現背叛的證據,你的行為本身也可能是問題。為了確認伴侶的忠誠,反而破壞了伴侶對你的信任。
在我們的受訪者當中,被窺探的一方各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不在乎,因為他們沒有祕密需要隱藏。許多人認為,如果是你自己保持帳戶的登入狀態,那就不要怪別人偷看,但也有人認為偷看伴侶的電腦螢幕就是違背對方的信任,或者也代表你有嫉妒心。有些人甚至認為這足以形成分手的理由。
我最在乎的其實是,無論伴侶是否真的背叛你,你若是疑神疑鬼、到處窺探,可不像得了妄想症一樣,弄得你成天神經兮兮?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阿茲.安薩里
作家、喜劇演員、戲劇演員。為Netflix的影集「無為大師」(Master of None)的編劇、導演、男主角。2014年,安薩里成為第七位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出票券銷售一空的喜劇演員,之後集結兩次售罄演出,製成安薩里的第四部喜劇專輯「安薩里:麥迪遜廣場花園實況演出」(Aziz Ansari: Live at Madison Square Garden),2015年3月於Netflix推出。安薩里與艾米.波勒(Amy Poehler)等傑出演員共同演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高收視喜劇影集「公園與遊憩」(Parks and Recreation),飾演湯姆.哈佛特(Tom Haverford)一角,連續七季參演。此外也參與多部電影演出,包含「大明星世界末日」、「命運好好笑」,以及「菜鳥搶銀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